您好,欢迎光临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两性心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两性心理
揭密母子恋背后的心理能量
新闻来源:    点击数:1256    更新时间:2010-9-14    收藏此页
今年,你命犯桃花吗?当你桃花朵朵开的时候,你把自己的恋情归为哪一类呢?你知道你的恋情背后的心理需求吗?好吧,欢迎进入我们的新栏目“恋情解析吧”,并且希望你在心理专家的引导下对号入座,从而紧紧掌握“爱情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当今社会中,“母子恋”要比“父女恋”少见得多,所以一旦见报,一定会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那么,是何种心理能量可以造就这般惊世骇俗的爱情,又是何种力量可以使它经久不息?
  
■“母子恋”:挣脱世俗,色衰爱不弛
  
就女性而言,“母子恋”的成因与“父女恋”中的男性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因为生理上的衰退而导致心理的“饱和”,从而产生诸多的消极情绪。而年轻恋人所带来的青春活力会有效地消除老龄化所带来的恐慌与孤寂。此外,年长女性也往往带有“母爱需求满足”的情结,在爱情中体会到自我的价值感。在这当中,由于某种“未完成情结”的作用,女性往往会在“母子恋”中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
 
就男性而言,“母子恋”的形成则不仅会出于“恋母情结”的需求满足,还会出于自身的“崇拜情结”作用。具体地说,“母子恋”更倾向于一种理想的爱情设定,其引发、维护及无私奉献绝大程度来自于男性的某种敬仰及崇拜心理。
  
在心理学上,崇拜可谓个人对他人之言行与价值的认同与依恋。崇拜可使人产生无穷的生活幻想和激情,并可导致个人的狂热的自我奉献。过度的崇拜很容易导致认知中的“光环效应”,它通常指个人在敬仰他人过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会认知。如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所有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有似“爱屋及乌”的原理。它会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久而久之,这种认知中的“光环效应”可使人对其敬仰人物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把他(她)身上的一切都看得尽善尽美,即使他(她)有什么缺点,也被淡化了。
  
正是这种强烈的社会认知作用,“母子恋”可以摆脱一般爱情对于年龄、容貌乃至金钱的束缚。所谓色衰爱弛,在所不惜,但总有一股力量让人们挣脱世俗的偏见,让年龄相差极大的人相知相爱。而这份冥冥之中的缘分,其实源自强烈的敬仰。
  
■杜拉斯与雅恩的“母子恋”背后的故事
  
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与雅恩·安德烈亚(1953-)的“母子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雅恩在1980年夏天与杜拉斯相识,当时他只有27岁,而杜拉斯已是66岁。他当时在大学主修哲学,是杜拉斯的超级粉丝。杜拉斯来到他所在的城市参加《印度之歌》电影的首映式,并举行了一个座谈。怀着极度的兴奋,雅恩参加了座谈会,并在分手前大胆地问杜拉斯能否给她写信。杜拉斯随口说:“可以,你把信寄到我在巴黎的家里来吧!”雅恩后来果然写了信,并得到了杜拉斯的回信。雅恩意犹未尽,又提出要到杜拉斯的家中亲自拜访,这也得到了杜拉斯的认可。
  
就这样,雅恩成了杜拉斯的情人、秘书和助手,也成了她的奴隶、佣人和出气筒。他整天替杜拉斯整理稿子、搞卫生、干杂事,还要开车陪杜拉斯兜风,替杜拉斯洗澡擦背,听杜拉斯说话。这还不够,雅恩还要挨她的骂,受她的罚。受不了时,雅恩会离家出走,彻夜不归,在车站或酒吧里过夜。但没过几天,他又会乖乖地回来。因为他受不了没有杜拉斯的日子,而杜拉斯也欢迎他回来,像安抚迷途知返的孩子,亲热地把他搂在怀里。1989年,杜拉斯因酗酒而昏迷,被送进医院,杜拉斯住了几个月院。在这期间,雅恩写下了自己的******本书《我的情人杜拉斯》。之后,雅恩一直伴随在杜拉斯的左右,直至她的生命尽头。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是传奇的作家,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大学生,两人相差39岁,却拥有一段16年的惊世骇俗的爱情。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桀骜不驯又极端唯美的杜拉斯爱上了小自己近40岁的大学生,又是什么力量驱动着血气方刚的雅恩承受了种种压力,与杜拉斯走到了一起?
     
■杜拉斯与雅恩在对方那里各自得到了什么?
  
对于杜拉斯而言,她首先得到了控制欲的满足。杜拉斯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殖民地时期的越南度过的。这段经历使得她的性格变得极其复杂。一方面,她想涉足所有的领域,热衷于危险的调情,渴望得到权力。另一方面,她由于从小在家中没有地位,备受哥哥的欺压,因而内心十分孤独,压抑。长久以来,她一直力图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杜拉斯曾言:“小的时候,我总是感觉被人忽略和抛弃”。而雅恩对杜拉斯的绝对服从与不断妥协,恰恰满足了她的掌控欲。
  
其次,杜拉斯得到了挑战世俗的满足。她十分喜欢“摧毁”世人崇拜的东西,以另一种方式来重新开始故事。她曾坦白说,“我觉得应该从这方面来研究我。在这场******中,在这场自我作对的******中,我破坏了自己创造的东西。这就是我所谓的进步。摧毁自己所创造的东西。”事实上,杜拉斯一生都在追求逆转形势,她拒绝僵化、守旧和秩序。她敢于与小自己。39岁的人相恋,这本身就满足了她想打破爱情世俗规则的心理。
  
再次,杜拉斯得到了爱情探索的满足。她曾说:“生活就是爱。而爱就是屈服于既强大又柔软、水一般的欲望,随时准备迎接它,了解爱的激情及其巨大变化,敢于前往“海洋”。杜拉斯喜欢研究男人,先是用他们来了解爱情的秘密,然后再把他们抛弃。她与雅恩的“母子恋”,给了她对新型恋爱的最后体验。
  
对于雅恩来说,与杜拉斯相爱,使他充分满足了超级粉丝的崇拜心理。在少年时,雅恩就深深地爱上了杜拉斯的书,把自己想象为书中的角色。他曾把杜拉斯书里的句子大段大段地抄下来,背下来。读大学时,他因与杜拉斯结识而扔下了康德、黑格尔、斯宾诺莎、司汤达等哲学先贤。杜拉斯就是他心目中唯一的神。他曾说:“对我来说,杜拉斯成了文字本身。”
  
作为杜拉斯的超级粉丝,他长期心甘情愿地生活在杜拉斯的阴影下。晚年的杜拉斯性格更加暴躁,时常对雅恩怒吼,让他滚出房子去,或是滚回到原来的地方去。然而一次次的,雅恩去了又回来,因为他割舍不下杜拉斯。这就像他在书中所写的:“我又能去哪儿呢?我哪儿也不能去。我爱您胜过世上的一切。”由此,所有的烦恼在这份执著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因为崇拜意味着顺从,爱意味着忍耐。事实上,就连安德烈亚这个名字,也是杜拉斯给他起的。
 
■“母子恋”的群体心象分析:强烈的补偿心理驱动
  
一般说来,“母子恋”较“父女恋”更难获得社会的认可,其追求也需要更大的勇气。而这背后往往是强烈的补偿心理驱动。杜拉斯敢于与雅恩相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奋力追逐自己当初失去的母爱。由于长期不受关注,杜拉斯从小就视家庭为棺材,力图独闯天下,哪怕是流浪街头、去当妓女。杜拉斯曾言:“对那种危险的爱好,已经在我身上扎根。”而雅恩能与杜拉斯相恋,则是其极度崇拜心理的作用。在他们的爱情中,杜拉斯追逐的是爱情常规的破坏,以补偿自己童年的被动与无奈;而雅恩追逐的则是偶像的确立,并竭力加以维护,以满足自己的崇拜心理。由此,“母子恋”的出现一般会有下列特点:
  
******、“母亲”十分追逐个人行动的主动性,强烈希望打破常规,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第二、“母亲”的童年遭受过了极大的压抑,一生都在逆反行动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第三、“儿子”由于十分崇拜“母亲”的某个方面而夸大了对“母亲”的整体的社会认知;
  
第四、“儿子”十分愿意做“母亲”的超级粉丝,并愿意为此奉献自己的一切。
  
杜拉斯的自传体小说《情人》讲述了一个贫穷的法国女孩与一位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它真切地描述了情人间的那种反叛与无奈的心境。其实,这也为杜拉斯晚年的“母子恋”埋下了伏笔,因为杜拉斯需要反叛,这可谓是她生命的活力!
  
也许正是这一切,才令一个名叫雅恩的小伙子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甘愿为她付出一切。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深度剖析男性性心理习惯   下一篇:成熟与不成熟男人的区别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服务电话: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邮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医院向北20米路西)东新绿苑A5-405、406室
版权所有©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  |信通网络-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管理
同盟站点: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2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