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行走粤西粤东多个留守儿童聚集村,发现“问题少年”比“好孩子”更扎眼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辉分析,由于父母常年离家,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
-亲情失落、学业失教、心理疾病、行为偏差、安全失保……我省100多万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忧心
-关注留守儿童与扶贫相结合,广东欲破困局,3409个贫困村将建“希望家园”
这些孩子数量庞大,普遍存在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
这些孩子喜欢城市却只能留守,城市打工者微薄的收入和高企的生活成本,夹击着留守少年儿童们的梦想。
这些孩子不少心情郁闷,全省100多万“不开心”的留守少年儿童,已经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
扶贫济困,广东并没有忘记这些非常值得关注的孩子,破解留守儿童困局的广东尝试已在进行。前不久,共青团广东省委、省民政厅扶贫济困工作座谈会上,把关爱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希望家园”建设定为扶贫济困的重点项目。
一场青年人积极主动投身于攻坚“穷广东”的战役正在打响。
返乡留守的哀愁
城市打工者微薄的收入和高企的生活成本,夹击着留守少年儿童的梦想
9岁的张湖君是河源龙川县黎咀镇梅州村小学仅有的两个学生之一,现在上一年级。
对于山沟里的梅州村来说,湖君其实是一个“大城市来的孩子”———她出生在父母当年打工的地方,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在当地幼儿园接受启蒙,去年下半年才和二姐张湖红一起回到村里。
她们的父母张建华与胡庆容在广州的制衣厂打工十多年,每人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原本也够一家人糊口,但去年元月胡庆容偶然查出患上甲状腺肿瘤,一年来看病吃药花去4万多元,几乎耗尽家中积蓄,三个女儿的学费成为这个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张湖君两姐妹被送回老家。从此,大都会与贫困村之间的巨大落差,在这两姐妹的身上投下格外鲜明的光影。
把女儿交给年近80岁的爷爷奶奶之后,夫妻俩在村里待了不到两个星期便回了广州。之后的两周,小湖君几乎每晚都在哭,而姐姐的眼泪也差不多流了一个月。
“都是躲在被子里面哭,除了妹妹没人知道,还要安慰妹妹,说妈妈很快就会打电话回来的。”
半年后,茂名化州管桥镇三角车村的陈月辉也有了同样的遭遇。11岁的她和父母,厮守在一起的时光只有短暂的三年。
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土地寥寥,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去了深圳打工。8岁时,她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父母将她接了过去,安置在龙岗区横岗镇窝肚村一所打工子弟学校里读书。
虽然是从一个村挪到了另一个村,但龙岗区窝肚村有个前缀“城中”。刚到那里时,陈月辉并不适应———没有了田野生活,离开了昔日玩伴,她整天闷闷不乐。
陈月辉不想离开,但父母微薄的收入和大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夹击着她的梦想。一家蜗居在一间出租房里,每月房租600元。而她在城市里接受义务教育,无法享受老家免费的待遇,每个学期需要支出近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