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3岁看老”,在这个特定的时期,这话曾经让我很不安,总感觉有一种紧迫感,生怕耽误了女儿的成长。可是后来我释然了,因为我发现女儿自有一套成长的办法,而我只要跟着她、陪着她,也就足够了。
摔打
女儿自小天真活泼,喜欢翻阅图画书,点着画面上的小熊猫、小兔子编自己的故事,故事里的狐狸外婆、公公、舅舅等角色都安排得很有想象力,还蛮符合生活的逻辑呢。都说她的聪明和硕大的脑袋有些关联,于是我也开始留意,给她的食谱几乎天天有鱼虾,还时刻提防她摔跤碰伤那个宝贝脑袋。
可惜,尽管草木皆兵,尽管我们努力去做好保护工作,但女儿仍不断地创着记录:从沙发上滚下来了,脑门磕着地了,从椅子上摔出来了,脑袋卡进两件家具的夹缝里动弹不了。每一个记录都令我们心惊,担心她的灵气还会不会延续。还好,女儿就像个软体动物,仿佛不怕小摔小打,于是我们开始注重大环境的安全,在大人放手之后,女儿小摔小打的次数更多了,她自己开始总结出经验,反而很少有惊险动作了。
读书
为了让女儿熟悉不同的书、真正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总是给女儿派活儿干,诸如去书房取词典,但我事先将词典高高地放在她取不到的地方。可是这小家伙知难而退,远远看上一眼,便说:“太高,拿不到。”然后就算交了差。等到隔了几天,我把词典移下来了,她便会拖着它给我送来。
有一次给女儿讲狼外婆的故事,谈到狼外婆有条尾巴,坐在凳子上就会压着尾巴,很痛。小家伙对这个细节特别留意,隔天我有位新结交的朋友上门拜访,女儿很不礼貌地围着客人打转,等客人入座后,她终于忍不住问:“你坐上去压着尾巴,痛不痛?”弄得大家很是尴尬。
我希望女儿能分辨出生活和童话的不同,于是改变方式,让她扮演书里有趣的人物角色,她喜欢在头上缠一个大毛巾扮演名著里的“小木克”,也喜欢演我写的《调皮的日子》里那个淘气鬼朱多星,这些都提高了她的认知,丰富了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
吃饭
有一阵我发现女儿吃饭总是很勉强,需要大人们一再哄骗,有一天居然滴水不进,大家紧张得想送她去医院。仔细问下来才知道,原来阿姨哄骗她说:“你不吃饭就会变狼狗。”于是小家伙故意坚持不吃饭,一心要当狼狗,目的是要变成狼狗去吓唬幼儿园的小朋友。
看来小家伙并不是什么胆小怕事的角色,而是个逞能之辈。所以,此后我们就顺着她的心理,让她觉得用餐很愉快,吃得好就会受表扬。
承诺
女儿平素喜欢同我唱反调,我唱:“小兔乖乖,把门开开,妈妈回来了。”她就创作了一首:“小兔不乖,门儿不开,妈妈进不来。”一次我过生日,她说:“我把幼儿园的点心省着不吃,带回来送你。”我感动了一整天,下午我们全家兴致勃勃地等待着这个孝顺女儿,可是小家伙却两手空空回来了,因为她早忘了这一切。
看到她觉得很不好意思,我答应把生日放在第二天过,给她一个机会。果然,第二天她把点心好好地包裹着,献宝一样地带回来。从那以后,她承诺的事情都会尽力做好。
自由
女儿喜欢昆虫,看那些金色飞虫都快看呆了。她也喜欢蚂蚁和蚯蚓,总喜欢蹲在那儿看它们走动,嘟囔说要跟它们回家。可我绝不敢奢望她能成为昆虫学家,因为她只是流露出满脸的羡慕,羡慕蚂蚁可以独自出门,蚯蚓可以钻进泥地,蝴蝶可以一整天在花园里嬉戏。看着她淡淡的伤感,我有点难过,也许她真不如这些小生灵那般自由、欢快。
女儿爱一草一木,爱生活,爱自由,爱做性情中人,这何尝不是一种不凡呢?而许多成人都失却了这些宝贵的单纯,生活变得不那么纯洁、高贵。想到这里,我改变了要“教”孩子的初衷,让女儿活得更自然欢乐、更富有天性,让她在舒展心灵之间领略到孩童的单纯,从自然和更广阔的意义中学会生活。因为她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更不能强她所难,就像不愿强自己所难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