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孩子的家庭教育比作种植一棵大树。一粒树种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苗,阳光、水分是父母给他(她)的爱,随着他(她)的长大,父母给小树剪掉枝桠和医治病痛,教小树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总有一天,小树苗会脱离他(她)的抚育人,自由的生长。在孩子的成长历程里,父母是最细致、最有才干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知识,成就了孩子们的成长。
有人说,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需要“******”的母亲,但孩子们需要是一个“足够好”的母亲。那怎样做才算得上一个“足够好”的母亲?
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爱、规则和自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要素。也是作父母必须给予的。
自从新的生命在母亲体内孕育,“爱”就在母亲的心底酝酿,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抚,使得离开母体的孩子依然体会到安全,而且有兴趣的开始探索世界。
在崇尚“培养孩子个性”的今天,如何培养孩子“规则意识”更是家长们必修的功课。所谓规则意识,是孩子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家长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学校等社会组织,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合理的“去自我”,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A Mother's Prayer》
温尼科特说过,在亲子关系的发展过程中,若缺乏一个“足够好”的母亲,那么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停滞的现象。
有人这样做了个比喻,说足够好的妈妈实际上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容器,妈妈把孩子所有表现和情感发泄都接收集过起来,经过分解合成,又把有助孩子成长的营养还给孩子,而把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溶解倾倒了,这样,我们的孩子会在母亲提供足够好的客体环境里健康的成长。
一个妈妈在给了孩子足够的爱,教会他们学会遵守规则的同时,还要给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要相信幼儿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孩子们与母体慢慢分离,并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为解决与妈妈关系紧张的问题,请求帮助。听了她的倾吐,老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妈妈年幼时,由于物资匮乏,每次路过水果店,柜台上香气扑鼻的苹果,每每都勾起她的无限向往。多年后,做了妈妈,她天天给自己的孩子买苹果吃,可是面对妈妈的苹果,孩子已经叫苦不迭。说到这,来求助的女孩子从书包里掏出一袋子的鸡蛋,咨询室顿时充盈了令人作呕的变质鸡蛋的味道,女孩子说,这是她妈妈每天强行塞到她书包里的。
用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我们不是也听过”我妈说我冷“的笑话嘛。妈妈积极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但不是把孩子永远罩在我们的羽翼之下,一句“我都是为了你”更是把孩子推到两难的尴尬境地。
有人说,爸爸决定孩子的成长格局,妈妈塑造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会伴随着父母的成长。再回到文章的开头,每一个作园丁的父母,都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收获一株参天大树,仰望笔直粗壮的树干,父母们能看到在阳光下摇曳的树叶,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听到大树在演唱一曲快乐的乐曲。
很 高 兴 认 识 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