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是成年人生存的重要空间,我们大部分人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单位度过,因而一个积极融洽的工作环境,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平衡的工作、生活观是员工健康心理的一项基本保障,让员工享受工作的乐趣,以企业为自豪,在工作中创造性地释放其能力,使企业将人力资源转化成为人力资本,实现产值的倍增。
这就需要企业有效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关于心理资本的话题是现代企业管理最前沿的思想之一。心理资本的概念2004年由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提出,2007年仲博士等专家在国内正式开始了此课题的研究,它被认为是在传统的员工帮助计划之外,更积极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管理理念。
据介绍,心理资本即个体在成长和发展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资本应包括四项积极的心理特征:自信、希望、乐观、韧性。
自信,即个人在工作中里能够成功完成目标的信念和信心。通过正确客观的自我认识,确立实际的工作、生活目标。研究表明,有效的目标设置与绩效之间存在关系。当人们把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对目标有比较高的承诺并且目标是自我调节时,就很可能实现绩效的提高。
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就需要“希望”和“乐观”的积极心理资本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希望即对未来的展望,是达到目标的成功途径,像黑夜中的北斗星,时刻指引我们的方向。企业的奖励机制等是希望的动因和有效途径。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乐观心态,而不是盲目乐观。仲教授介绍了四步法引导正确的乐观状态,首先,了解自己的优势;再找到发挥自我优势的途径;同时,将自己的劣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利用他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
要建立一个有弹性的目标,使之配合环境和个体成长,以坚韧的积极心理支撑,应对目标变革所面临的不可预知的压力和挑战。
构建心理资本需要社会支持
国内外实践表明,心理疾病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的大敌,也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如果员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不但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下降,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降低,还会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更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而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核电企业等特殊行业员工的心理问题导致误操作,甚至可能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灾难,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形象损失和经济责任。
在多年的调查中发展,许多企业领导多是技术人员出生,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会交际礼仪常识,在企业管理中重视技术而忽略员工心理的和谐发展,尤其是一些中层领导,不懂员工心理,也不善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因而,对于这个层面的企业组织,提升其情商,对于提高企业的活力极为重要。
据介绍,在我国推行心理资本管理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缺乏专业辅导人员。提高员工的心理资本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专业人士几次咨询后就能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员工心理咨询的后期工作,员工的接受咨询帮助后除主动调整外,还需要所在部门、管理层、以及整个公司的大环境予以积极配合和高度重视,才能保持积极的生命状态,而不至让一个心理咨询部门形同虚设。
企业生产的主体是员工,管理者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服务,解除后顾之忧。这样,员工才会融入企业之中,接纳企业文化,能够自我管理,主动工作,进而企业的经营目标才能实现。
因而,企业要重视对员工负面情绪的疏导,提升其积极情绪,一般来说,5~7个积极情绪才能消解一种坏情绪,因而,建议企业开设的心理门诊,帮助他们学会储蓄积极情绪、消解消极情绪,进而提升心理资本,提高士气,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成熟的员工心理预警和平衡机制,需要企业、员工、工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