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职场心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心理
职场怀才不遇心态普遍?评价体系单一致人才尴尬
新闻来源:    点击数:1882    更新时间:2013-3-20    收藏此页
 中新网北京12月21日电(阚枫)超八成中国人自认为被大材小用?近日,一项来自国外的调查报告,引发中国网民对于职场心态的广泛讨论。专家分析,职场中存在的“怀才不遇”心态,与“人才高消费”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以学历为主的单一社会评价体系所造成的就业市场困境。
  一项调查引发“怀才不遇”讨论
  近日,一项由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全球工作监察调查”被中国网民集中讨论。这项在全球32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觉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的国家是中国,高达84%,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是土耳其和希腊,分别有78%和69%。该调查被媒体报道后,立即引发广大网民的热议。
  根据媒体报道,这项调查涉及在全球32个国家,于今年7月到8月之间通过网上问卷形式进行,受访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他们每周至少要工作24个小时,而且每个国家的受访人数不少于400人。
  对13亿人口而言,这项“受访人数不少于400人”的调查能说明什么问题?有批评者指出,调查标准模糊,样本较少,明显缺乏科学性,“八成中国人自感大材小用”的调查结论本身就缺乏科学论据。
  虽然准确程度有待商榷,但是这项来自外国的调查报告,却挑起了中国网友对于职场自我定位和就业心态的讨论。一时间,在网络社区论坛、在微博中诸如“你是否被大材小用”,“你是否感到怀才不遇”的小调查纷纷出现。
  “现在的工资太低,确实存在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的现象”,“社会潜规则盛行,就业不公,人才上升通道狭窄都导致怀才不遇”,“现在的人只会抱怨不会踏实做事,社会风气浮躁”……网友对于工作待遇的吐糟,对于职场浮躁心态的批判,也将这个小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是情绪宣泄,还是社会问题?
  面对“八成中国人大材小用”的调查结论,网友们首先将其归因于不少职场人士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情绪宣泄。
  有网友称,“大材小用”本身是个伪问题,在工作上,能够实干,能够脚踏实地,任何工作是“干”出来的,不能指望“牢骚”和“抱怨”能给自己带来好工作、好职位。
  在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了6年人力资源主管的谭娟,对近年来就业市场中的浮躁情绪感触颇深。“以前求职应聘的淡季旺季分割明显,现在几乎每天都有面试,公司人员的流动也比较频繁,盲目求职、轻易辞职的现象也能看出人们浮躁的择业心态。”
  而舆论则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社会环境上。有评论称,如今权力、金钱、关系在社会用人制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找关系、打招呼、递条子这些潜规则在就业领域的盛行,阻碍了人才的上升通道,社会中“怀才不遇”的怨气也由此增多。
  对于职场中“大材小用”、“怀才不遇”的心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陈光金称,“这种现象在社会高速发展变迁过程中比较多见。”
  陈光金表示,在社会快速发展中,社会发展提供的美好的愿景对所有人都有吸引力,但是社会能够提供给人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又是有限的,所以在某个时间段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发展的机遇。
  “愿景与现实之间,形成了‘欲望’与‘可能’的差距,再加上社会不公的出现,在比较中人们会产生心理落差,这个差距越大,社会中的不满情绪就越高。”陈光金说。
评价体系单一致“人才尴尬”
  在这场讨论中,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也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校园与职场的差异,他们对“大材小用”的抱怨,多被认为是盲目择业、眼高手低的结果。而他们自己却认为,盲目择业主要源于如今的就业压力。
  明年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张爽,目前在北京的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实习。这个托福考110分,成功通过司法考试的“好学生”,却在求职过程中遭到打击。“投了几十份简历,至今没有确定一份工作。”张爽说,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中感觉到的大材小用,主要是因为就业压力中,很难得到适合自己岗位。
  今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就业蓝皮书》显示,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只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在就业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三年后仅35%对就业现状满意。
  “一方面大学生步入职场后对工作不满意,感觉大材小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抱怨如今大学生高分低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在以学历文凭为主的单一社会评价体系,导致社会对“材”的认识存在不客观的情况。
  熊丙奇认为,如果以为自己的高学历就代表着自己是“大材”,那么因为高学历却没找到理想工作大大学生就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这种“大材小用”其实是因为自视过高。
  熊丙奇同时强调,职场出现的怀才不遇心理也与目前中国就业领域中的“人才高消费”有关,“现在很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普遍提出高学历的要求,本科生或者专科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它们把门槛提高到硕士甚至博士,这种人才的高消费实际上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熊丙奇称,近年来,人才高消费现象让“大学生竞聘掏粪工”、“硕士生争当清洁工”等新闻屡见报端,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后抱怨自己“大材小用”也就不难理解。(完)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在职场上如何给人留下真诚的印象?   下一篇:人际交往中不要“投资过渡”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服务电话: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邮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医院向北20米路西)东新绿苑A5-405、406室
版权所有©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  |信通网络-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管理
同盟站点: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2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