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的人总担心门没有锁好,查看之下发现门锁得好好的;有的人怕脏反复洗手;有的人走路时总喜欢数路灯;有的人总是担心手机有来电等等。偶尔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不过经常出现这样的心理,很大可能是强迫症。
如果你在一些事情上如果经常无法自控,明知这些想法和行为毫无意义,但又一定必须要去想去做,无论怎么努力与之斗争或加以压制,却还是不能摆脱,并因此焦虑不安,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你就有可能患上强迫症了。
强迫症是以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
随着社会节奏的增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就成为患强迫症的主要诱因之一,并且一些越来越多的比如“社交强迫”,“手机强迫”,“网购强迫”等以新的强迫现象为特点的人群正在增多。
网购强迫现象
症状:一到商场看到喜欢的东西,或需要买东西就想到网上搜;一上网就想逛网店,几乎每天都想买点东西,不然就会觉得手痒心痒,需要的不需要的买一大堆,买回家又常常放着不用;每买一样东西都要不停地比信誉比价格,耗费大量时间;刷卡消费使得对金钱没有感觉,越买越多,存款直线下降;逛网店上瘾,拣便宜上瘾,连收包裹都上瘾……
案例:一名25岁文员,平时上班比较清闲,每天一有空就上购物网站。网上购物的过程一般都是先闲逛,被某款商品打动后,锁定此目标,开始在网店间穿梭,进行地毯式搜寻,然后横向纵向比较,再杀杀价,******挑出来一家折扣合适、还能免邮费的卖家,才得以成交。因为运费的原因,往往一次会多买几件,加上东西本来就比商场便宜,所以常常会不知不觉地越买越多了。
专家把脉
现在有的人买东西已经完全依靠网络世界,而不愿与外界接触。到了这种程度,已经不是单纯的功能使用的依赖,而是网购成瘾的征兆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个人孤僻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是一种情绪与压力的宣泄方式,对网络形成了心理依赖,实际上是通过虚拟行为满足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欲望。因此,专家建议,网络“购物狂”们可以多去逛逛商场,改变购物方式,接触现实世界;多使用现金;学会记账,经常统计花销;想买的东西可以先记下,过段时间再看是否还想买。更重要的是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培养其他兴趣爱好,从而摆脱这种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手机强迫现象
症状:转移一个地方就会检查手机拿了没;工作、聊天、玩耍间隙,不管手机响不响,都会时不时地看一眼,害怕有电话漏掉;把别人的手机铃声或其他声音当成手机响,甚至出现幻听,总以为手机在响;偶有手机没带在身边,便有些心烦意乱,觉得没有安全感;半天没个电话,没个信息,就会怅然若失……
案例:由于工作的关系,电话短信总是接二连三,所以对手机的依赖到了疯狂的程度,生怕错过了重要客户电话,晚上睡觉从不关机,手机几乎不离身,有时候手机忘记在单位,无论多晚都要回去拿,每隔几分钟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唯恐遗漏掉点什么……一关机,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特别没有安全感。
专家把脉
手机强迫症的出现,本质是人们对身边不稳定因素的一种焦虑情绪,实际上是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的一种投射。纠正“手机强迫”,可通过调整工作、生活节奏或经常更换舒缓柔和的手机铃声等方式,来进行减压。
手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诱发“幻听”。因此,程度较轻的对象,建议晚上睡觉时关机,手机的用途尽量控制在基本使用功能以内,学会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面对巨大社会压力、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应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或者长期的慢性躯体不适,手机成为自己生活、工作中一种无处不在的压力源头,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社交强迫现象
症状:不喜欢待在家里,没有社交活动就会觉得缺乏安全感,每到下班时间就急着联系饭局或聚会,一旦没有社交活动就感到寂寞、恐慌、焦虑不安;把积累人脉资本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不放过任何场合扩展人脉的机会,尽可能采用各种手段认识有用的人,并且“坚韧不拔”地联系想结识的人;社交场合中遵循“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社交原则,不愿意漏掉任何一个自己应该认识,或者******认识的人……
案例:一名某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每周马不停蹄地参加大大小小的社交活动,即使到了周末,依然给自己安排了满满的日程。当然,社交都和工作需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拓展的社交圈是“工作社交圈”,都是同一个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人士。只要有一个星期没有大的活动安排,就开始焦虑不安。现在只要一在家呆着,心里就恐慌、不踏实。还是想往外跑,在社交场合才有成就感、满足感。
专家把脉
“社交强迫”心理冲突是对职业生涯中竞争和压力这种正常刺激的过激反应,长期使刺激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建议职场中不要试图无所不为,要学会缓解职业压力,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同时要分出一些时间给家庭、朋友和个人爱好,多参加体育锻炼,在忙碌的同时也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其次,要明白“人情”并不是决定职业发展的******要素,优秀的专业能力才是职业竞争的关键所在。再次,要去尽量建立真诚、互助、有分寸的绿色社交圈,不知不觉间就可以把压力排解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