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实务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咨询实务
市场价值观念对人际亲密感负面影响的探讨
新闻来源:    点击数:2210    更新时间:2009-5-6    收藏此页

市场价值观念对人际亲密感负面影响的探讨

余 跃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亲子、夫妻、知心朋友之间等关键人际关系的亲密、融洽程度是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斯坦伯格(R.Sternberg, 1988)的爱情三角形理论中,亲密感(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是最重要的一个顶点,没有它演绎不了人类的完美爱情。可见人们的幸福感首先依赖的正是带给我们美妙心理享受的亲密感。

然而不断的调查报告证实,我们确实不再像过去那样感到幸福和愉快了,这表明在社会的发展观里的确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其实仔细分析这些发现并不令人吃惊,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以及人性赖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正遭到腐蚀。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感到快乐,正是我们的幸福感所依赖的亲密感正在逐渐丧失。

一、三种趋势强烈冲击并改变着大众的价值取向

******,个人主义的兴起。个人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初成气候,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它强烈冲击并影响了我国急欲脱贫致富大众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的核心是使一己之利成为******利益,使私己成为一切的参考点,使个人需求成为万事的最终理由,由此使我们生活在一个较以往更为自私的时代。

第二,市场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利己”,它以极快的速度渗入了社会的各个部份。市场逻辑如今得到广泛的普及,它不只为经商者所独有,而几乎成了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它也不只是我们身在职场或逛商场时才采用的评判标准,而成了我们对内在自我和亲密关系的评判尺度。个人主义的信条与市场主义的教义合而为一,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构架,我们生活在一个利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第三,高科技通讯和互联网正在缩小我们的私密空间,剥夺我们的私人时间,加速我们的生活节奏。从本我层次上看,我们仍属于非常喜欢交际的动物,且比过去拥有更多的社会关系,但“量”并不等于“质”,我们的社会关系可能遍及全球,但它们变得越来越短暂易逝。社会越来越反映并模仿着市场的规律和特性,一切关系都在变为合约性的。

上述巨大影响必将最终投射到家庭中来,使我们唯一能够终生享有的这一社会关系变成一个越来越脆弱的社会单元:大家庭被日益边缘化;核心家庭越来越小,且越来越短命;都市里大约有1/3的婚姻以离婚告终;绝大多数父母花在学前子女身上的时间少之又少。

二、亲情关系遭到破坏导致亲密感的严重损害

亲密感是人类最密切、最亲近社会关系的产物。亲密感主要来自家庭,它在时间的考验中形成并经久永恒。它取决于无条件的相互依懒,植根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需要用奉献来取悦和滋润。所以,亲密感与市场形成的价值观念是背道而驰的。

然而现在,即便是最亲密的家庭亲情关系也被来势凶猛的市场价值观念腐蚀了,用喜新、求多、善变的消费社会的标准看待爱和性成为日益强烈的趋势,许多家庭生活方式是连续多次的一夫一妻制。

而对人性抑制作用******的是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疏远,毕竟其他一切都由此而生:我们在父母的摇篮里获得安全感和认知感;形成各种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德;发展听说的能力并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父母与子女,尤其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和市场价值观念的对立最为显著。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无平等可言的,一个孩子回报父母的唯一方式就是对他(她)自己的孩子付出关爱,作出牺牲。

但这种最可贵的人际关系却正遭到改变和破坏。女性和男性一样大量投身职场,这对家庭、尤其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夫妻越来越不愿付出作为父母必须作出的“牺牲”——收入减少,时间流失,压力增大。

如今,父母花在婴、幼儿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许多家长在送学的途中叮嘱孩子几句就已算是“最亲密的关怀”了,甚至还能被自己的“爱心”所激动。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的孩子被忽视了,要么花钱雇保姆陪伴孩子,要么把他们扔给我们年迈的父母让其“享受”充分的溺爱,并用电视录像和电脑游戏打发他们。一个家长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是时间,而我们越来越不舍得花费的也是时间。

三、媒体不良渲染加重了对人性的麻木不仁

亲密感虽不直接代表着幸福,但能让人获得快乐的感受,亲密快乐的过早缺失往往又会导致对痛苦感受的麻木。一些媒体受商业利益的驱使不但不反映真像,反而推波助澜。

人们通常认为媒体增强了人类社会的思辨,拓宽了人类社会的眼界,而如今在我们从媒体所获得的源自个人亲身经历的部份却越来越少。

正常情况下人们只有在他们父亲或母亲逝世的时候才会近距离体会死亡,但媒体已将死亡的概念如家常便饭一样铺天盖地的灌输给我们。这样一来,人们无法对死亡带来的痛苦感同身受,对暴力和轻生的后果异常冷漠,对生命的意义严重扭曲。死亡穿插在明星故事或电脑游戏中,娱乐或放纵之后便被人们抛之脑后。人们无法想象失去生命会给亲人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无法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逝去不复。更有甚者以为痛苦是哲人的事,和我们凡人没有关系,频繁的大学生自杀悲剧不能说与此无关。

亲密感的缺乏、问题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本已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媒体商业化造成的不良渲染则导致更多的青少年对人性麻木不仁,马加爵的残暴、校园不时的凶杀惨案即是验证。人性中逐渐丧失了最基本的情感,而缺少了这些情感,生活变得和购物一样,我们将无法领悟生命的意义:没有痛苦的磨励,哪来快乐的享受?若没有低谷,又哪来顶峰?

要准确预测上述一切的后果非常困难,但根据对日渐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来看,负面影响已经浮出水面。一种悲观但不可忽视的估计是:这种变化是永久性的并难以挽回,一代人在这种状态中长大,就会将相同的情感状态传输给下一代人。

四、构建“心理健康工程”唤醒人性让亲密感回归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实话说,个体面对这一切很难有大的作为,但洞悉这一切同样重要。当足够多的人意识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并开始深思人性回归的意义,洞察生命存在的价值时,我们或许可以回复一些自我,弥补一些损失。

所幸的是党和政府对这些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危机的问题已有高度察醒,将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近期对构造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重点突出抓好和谐社区的建设,这将是非常明智和关键的决策。笔者以为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开展创建“亲密家庭”的心理健康工程,将是不可或缺的。

承载着民族文化复兴历史重任的当代新儒学家们面对大众日渐突出的精神危机应努力发掘先人留下的思想资源,认真地反哺、扬弃,并借鉴现代文明改造传统儒学,让中外文化兼容使东西方价值融合。此举将极具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让亲密感回归,使人们享受真正的幸福快乐,更是广大心理咨询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心理咨询师们将有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不妨可在实践中试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许多心理问题患者核心的人生错误信念——“变化就是进步”,重建一个非常朴实简单但却至关重要的认知——“金钱买不来幸福,成功、名誉和地位也带不来幸福!”

总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用先进文化构建心理健康工程,才能防止人际亲密感的永久流失和人类幸福感的“转基因”。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如何陪伴他人走出丧亲之痛?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资讯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服务电话: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邮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医院向北20米路西)东新绿苑A5-405、406室
版权所有©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  |信通网络-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管理
同盟站点: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2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