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才过程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9日,区联妇、教育局请正在清华、北大就读的我区三名高考状元谈谈自身经历,讲述“家教故事”。参加当天座谈会的三名高考状元,分别是就读于北京大学的萧山2004年高考文科状元曹暑、就读于清华大学的2005年市文、理科状元周劼人和金飞飞。
(一)周劼人的家庭故事
小时候学电子琴时,由于弹得不太认真被老师用教鞭轻轻地敲了一下,当时还只有五岁的周劼人夺过老师的教鞭瞪大眼睛对老师大喊:我不学了。这事儿被陪同前去的妈妈看在眼里。下课后,妈妈让女儿向老师道歉,倔强的劼人就是不肯,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师,对不认真学琴的学生你会满意吗?”回忆这件小事,周劼人说她学会了:凡事要想着别人。
周劼人说的第二个故事是:去年填报高考志愿,母亲说,填志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填,既然填报了这所学校、这个志愿,就不要后悔。学会选择,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自己的事情不能总由父母来为你作主,为你选择。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综合体系,在回答“家庭教育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占了多大比例”的问题时,周劼人毫不犹豫地说:“至少占了一半以上。”由于性格比较自主和独立,母亲对她采取了“宽松自然型”的教育方式,周劼人对母亲的教育很满意。她说,一种成功的家教,应该是适合孩子个性发展和成长的。
(二)曹暑的家庭故事
曹暑说,她在一个教师家庭中长大,父母对她的教育强调的是“规范”两字,她从小就懂得做任何事都得讲规矩。父母教她文明礼貌时说,做任何事都得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比如,你乱丢果皮,别人见到脚下的脏果皮会是怎样的感受?曹暑考上北京大学时,父母对她说了这样一番话:到了学校,你将从状元的位置上掉下来了,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尖子生中间,你不会是******的,你要有准备。父母相信你会成为最棒的,但这需要努力!
小学一年级时,“一元钱等于几角?”这道几乎人人都会做的算术题她不会做,回家后大哭一场。妈妈先是拿出硬币教会了她做这道题,然后就对她说,不要以为自己年龄比别的同学小就原谅自己的“不会”,要有信心,别人能干的事,你也一定能干。
(三)金飞飞的家庭故事
金飞飞是个农民的儿子,8岁那年父亲离开了人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对儿子的“教育”谈不上有什么高招,只有一句话:先做作业,再去玩。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他就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渐渐地成了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小时候,金飞飞很顽皮,做事不考虑后果,也会闯出一些小“祸”来,可家里从来没有给他“吃生活”,而是让他自己明白过来后改正。
三个问题的共同答案
座谈会上,有专家提出三个共同的问题让状元们回答:******个问题是“你对父母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异口同声的回答有两个:“唠叨”和“拿我与别人比”。第二个问题是“在学生阶段,你******的快乐和最多的痛苦分别在哪个阶段?”三人的回答几乎都是“童年是最快乐的”,“高中阶段是最痛苦的”。周劼人还作了个补充,大学也是快乐的,这一阶段能感受到思考带来的快乐,小学阶段的快乐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心。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学习成功的诀窍在哪里?”回答也基本一致: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