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训导、喜欢下命令。面对着前来咨询的学生,一些中小学心理教师总是放不下教师这个角色,充满了“班主任味道”。
“我就是怕心理教师训我。”高二女生小瑜(化名)告诉笔者,她对于即将升入高三有着很多困惑,很想找人分担,可她就是无法开口和心理教师说,生怕心理教师会训她。小瑜说,班里曾经有同学咨询过这名心理教师,而心理教师一直和她说大道理,最终小瑜还是打了退堂鼓。
初二女生小诗则表示,学校的心理教师不但喜欢对他们进行教育,甚至还会插手管他们。有一次两名学生闹了矛盾,其中一名学生找心理教师倾诉,心理教师就去找另一名学生谈话。小诗说,尽管知道心理教师是出于好意,但她觉得心理教师就像班主任一样,管得太多了,再不愿意找心理教师聊天。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不喜欢心理教师身上浓浓的“班主任味道”,不少中小学生对心理教师望而却步。
对于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味道”,某高中的朱姓心理教师表示,学生有困惑来找她,她会和学生一起分享,并不会仅仅是教育对方。某高中的王姓心理教师则说,作为心理教师,各有各的咨询风格,但对于专业的心理教师来说,做咨询时会与学生像朋友般的交流,而非站在班主任的位置上,居高临下地训导。
“很多心理教师的角色意识较强,会给学生‘班主任味道’太重的感觉。”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上海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志刚表示,不少心理教师在做心理咨询时会不知不觉带上训导的口吻,虽是疑问句,却有着不容学生置疑的命令语气。
心理教师要注意自己讲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作出选择,而非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要求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