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草心理导读:迈阿密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卡洛最近发现,那些在暴力、冲突中长大的成年男性与在稳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相比,更容易背叛自己的同伴。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社会事件使得人们越来越担心自己后代的成长环境,根据已有的心理学理论,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童年时期遭受了暴力或者忽视则有可能对孩子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新近发表的研究再一次佐证了这一观点。
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这可能取决于你的成长经历。这项研究使用的方法是囚徒困境的范式,这大概是最经典的一款博弈范式,在博弈中,你可以选择合作或者是背叛。结果发现那些在暴力、犯罪、冲突和忽视中长大的成年男性与那些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相比,更容易做出背叛自己同伴的行为。
设想你是一个囚犯,因为犯了事和你的同伙一起被送到警察局,你们被隔离审查,彼此都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招供。如果两个人都不招供,那么因为证据不足,警察只能暂时拘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就将你们释放。如果你招供了而他没有招供,那么你将获得自由,而他将独自承担罪责,在监狱里呆两年;同理,如果招供的是他,那么你也会独自背负罪责。如果两个人都招供的话,那么每人将获得一年刑罚。
这个几十年前被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决策模型,现在已经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客。“这个范式确实是检测不同的人的思维与决策方式的绝佳尝试,这里可以反映出不同个体间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来自迈阿密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卡洛(Mc Cullough)如是说,“你是愿意为了短期收益而冒险,还是通过牺牲换取长远的回报?”
麦卡洛和他的同事们想要知道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是否有关。他们招募了244名男性和女性参与实验,这些人需要完成多次囚徒困境的博弈任务,他们在任务中的胜利表现(更少时间的牢狱之苦)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报酬。他们在电脑上完成任务,并且被告知对手是另一位和他们一起招募过来的被试,然而事实上,电脑程序是事先固定的,在博弈中使用的是“以牙还牙”的策略,也就是每次都重复被试上次的决策。
做完任务之后,被试需要完成一份家庭教养环境的问卷(所有题目都用1-5或者1-7的数字来回答),其中包含了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在家庭中是否遭受过暴力、冲突和忽视,周围的人有没有过严重的犯罪行为等问题。还包括他们是否有一些自己恪守的荣誉准则,例如“努力维护自己的荣誉”之类的。
在女性被试中,研究人员并未发现成长环境和任务表现的关联。但是对那些成长过程中遭受过暴力、冲突或者忽视的男性被试而言,他们更可能拥有一套自己独立的准则,也更可能利用他们的搭档,表现在任务中也就是很早出现了背叛行为,并且更可能会为别人的不忠而进行报复。
总的来说,在童年遭受暴力对待的调查中每多得一分,就会增加9.2%在任务中变节的可能性,并且在对手背叛后的合作意愿降低了4.2%的可能性。而男性的成长中的社会经济地位则不会对其行为结果产生影响,研究者将这一结果发表在了英国皇家学会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麦卡洛和他的同事们认为,这种冒险的行为决策和“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心态与艰难的童年遭遇有紧密的联系,并且会伴随着一种剥削和报复他人的倾向。“如果你看着面前的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你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种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行为模式(对于心智尚未发展完全的孩子尤其如是)。”他这样说道。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心理学家康莹仪教授虽然并未参与到这项研究中,但是对这项研究发表了评论。她认为麦卡洛和他的团队“展示了早期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选择竞争还是合作的行为模式的倾向,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需要人们更多的合作。”
康教授曾经研究过西方人和中国人在囚徒困境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发现不只是生活在动荡的环境中容易养成利己的行为,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在起作用。“在我看来,那些成长环境不好的孩子会对他人形成更低的期待,”康说,“一旦有人不与你合作,就会加强你对他人的这种看法。”
研究者希望通过长期的跟踪研究对成长环境与利己倾向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探讨,以更充分地搞清其中的因果联系。 |